教师登录
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介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综合新闻
信息公告
教务通知
资源下载
招生信息
教师风采
专任教师
实验员
讲座教师
行政人员
教工院友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科竞赛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3060双碳
3060专家工作站
闽都教育发展基金会
双碳资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党团建设
党建资讯
党团在线
学子风采
团学会
环境保护协会
第二课堂
优秀校友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服务社会
实习就业
实习实践
就业与深造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晨斛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
实验室安全规范
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平台
科研动态
[学]研究认为:气候变化将导致大熊猫“搬家”
人员机构
2008-07-18
四川省气象局气候中心最近完成“气候变化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及区划研究”,这项研究认为:未来10—30年,栖息在四川省横断山脉东部、邛崃山脉南段的国宝大熊猫将会向西向北迁徙,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里生活着占世界1/3的野生大熊猫种群。2007年7月,受世界自然基金会委托,四川省气候中心马振峰研究员牵头组建科研组,进行了历时近一年的研究。
科研组研究表明,“干暖”成为大熊猫栖息地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科研组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20年至2050年温度、降水年变化等作了预测评估,结果发现,栖息地西北部地区呈现气温升高、降水明显增加的趋势,更适宜大熊猫生存。
在综合比对分析大熊猫栖息地各类气候资源的分布情况、变化规律、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后,四川省气候中心科研报告指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形成了局地气候多样性,为大熊猫生存、生活、繁殖提供了许多适宜的局地气候生态环境。但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气候适宜区、次适宜区将由东南向西北发展;最南端的大小相岭和凉山山系大熊猫气候适宜区将逐步减小,在山势陡峭、海拔较高的邛崃山系,大熊猫气候适宜区则会显著增加。
这项研究成果最近通过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验收。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认为,这一科研成果对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设计,诸如位置选择、保护区面积、区域划分、建立大熊猫保护区之间的走廊等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