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翔:既然不够聪明那只能多努力一点

曾宇翔  所在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毕业年份:2014年 

  

主要经历:大学期间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并在“挑战杯”省赛中获得2个奖项,目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攻读研究生。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在嘉庚学院的四年大学时光,曾宇翔总会想起他获得的那些奖项,经历的那些让他成长的事情,还有让他感动或帮助过他的人。对曾宇翔来说,这三件东西支撑着他的整个大学时光,一件都不能少。

   当然,这三件在曾宇翔看来都不能少的东西也造就了他丰富和光彩的大学生活——时常拿到奖学金、获得几个有分量的奖项、遇到一票志同道合的同学,还有得到亦师亦友的老师悉心指导……而汗水则是这些光鲜经历的最好诠释。现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攻读硕士学位的曾宇翔正站在新的起点,去追寻更高的梦想。

 只要努力梦想就会自动找上门

   有人说为了不留遗憾,大学里至少要获得一个奖项。按照这种说法,曾宇翔显然不会有遗憾,在奖项上“产能过剩”的他曾获得2个“挑战杯”省赛奖项、4次一等奖学金、1次中国银行奖学金、2次优秀三好学生等奖项。“我并不想在获奖中证明什么,而是希望在过程中锻炼自己,让自己成长。”在这位“拿奖高手”看来,和梦想一样,有些奖项,比如奖学金和优秀三好学生,只要你努力了,它们就会自动来找你。

   “既然不够聪明,那就只能多努力一点。”这是曾宇翔很喜欢的一句话,而正如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曾宇翔所获得的那些奖项蕴含着他的很多努力和汗水。“比赛前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性工作,比赛时需要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回想起参加“挑战杯”省赛的经历时,曾宇翔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多次通宵修改和完善论文。

   当然,获奖只是曾宇翔大学生活的一个缩影。有过诸多经历的曾宇翔直言,大学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耐心、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而成功时的喜悦和失败时的遗憾,让他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很快成长了起来。

 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值得一辈子去感恩

   大三时,曾宇翔和同学一起组队参加学校环保大赛。“当时用了很多个易拉罐做了盏台灯,工作量很大,但是大家一边做,一边‘互黑’,挺开心的,也不觉得累。”曾宇翔介绍,从点子搜寻到作品制作,他们都用了很多心思,后来作品成型,并获得了一等奖,心里也就有了成就感。“其实,同学间的很多情谊就是在这种共同合作和奋斗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曾宇翔表示,虽然大家现在分散在天南地北,但自己很感恩那段一起奋斗的日子,想起来好像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流淌着”。

   当然,让曾宇翔终生受益的还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亦师亦友的老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廖颖敏不仅是曾宇翔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也是“挑战杯”省赛的指导老师。“学术上,廖老师是个严谨和细心的人。”曾宇翔表示,受廖颖敏老师的影响,现在自己也养成对事情严谨和细心的习惯。

   如果说廖颖敏是曾宇翔的良师,那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周亮则更像他的益友。除了在学业上给予曾宇翔指导和帮助外,两人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也给曾宇翔带来了很多人生启发和思考。“在一次交流中,周老师对我的评价是,各方面都比较平均,但缺少突出优势。”曾宇翔表示,当时的这个评价让自己深受触动,也一直激励着自己要把擅长的东西变成优势。

 站在新的起点去追逐更大的梦想

   早在大一的时候,“留学梦”的种子就已经播撒在曾宇翔的心里。为此,他也付出了很多汗水。经过一番努力,毕业时,曾宇翔拿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offer,如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喜欢去经历一些新鲜的事情,因为这样的经历会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有益的影响。”曾宇翔表示,自己出国留学并不是跟从潮流,而是想通过经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去开拓视野和活跃思维。

   “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容易成功,一种是一开始就有坚定的目标并为目标而不屈不挠地努力的人,还有一种是把每一步都做到最好的人。”这是曾宇翔自己总结的心得。把自己归为第二种人的曾宇翔表示,很多时候自己不能肯定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能做的就是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现在,正在大洋彼岸攻读硕士学位的曾宇翔站上了新的起点,去追逐他的更大梦想。他希望“嘉园”的学弟学妹能珍惜大学时光,多去“折腾”,当回首有欢乐、痛苦、汗水的大学时光时不会觉得遗憾。